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类别:政策规章 时间:2010/12/25 11:24:20 稿源:宿松工商联合会 发布:ahsssh

中共宿松县委 宿松县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0年8月30日)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县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切实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全县上下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三化联动、三个集中”为根本方法,以城乡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村资源资本化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形成城乡互动、三产联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一体化新格局,开创宿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2、目标任务。按照“两年实验示范,三年奠定基础,五年全面推进,十年初见成效”的战略步骤,分四个阶段实施。力争到2020年,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三个集中”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400亿元以上,工业集中度达70%,城镇化率达60%,土地规模经营率达40%,城乡居民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逐步形成。

  二、坚持规划先行,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

  3、完善城乡规划布局。按照全域、全程、全面规划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明确县城和乡镇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发展重点,着力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规划的深度和广度,推动城乡融合互补、错位发展。抓好“十二五”规划及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完成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基础上,启动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撤并小型村、整治空心村、缩减自然村,鼓励突破村组区划界限,形成梯次合理的农村居住点布局。今年完成县域村庄布点规划,2011年底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严格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按照“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原则,着力整合各级现有的规划成果,抓好规划的完善、衔接、延伸和细化,逐步实现以总体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全域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无缝对接”。规划编制经费实行分级负担,县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用于县乡村规划费用支出和奖补。

  4、强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规划意识,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规划编制,自觉遵守和服从各类规划。各级干部职工要带头掌握规划、严格执行规划,提高运用规划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能力。按照取消“军营式”布局、“火柴盒”设计和严控“夹皮沟”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推动规划执法领域向乡村延伸。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制度,坚持“一户一宅”和宅基地面积标准,及时纠正和查处各种乱搭乱建行为。免费向农民提供形式多样、体现农村特点的房屋设计图纸,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按照“权责一致、属地管理”原则,强化乡镇政府责任,明晰村(社区)职责,进一步理顺县、乡、村的规划事权。加强村镇规划管理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充实技术力量,加大经费投入。连续3年增加城乡规划管理人员编制,确保每个乡镇有1至2名专业人员。积极探索委托执法、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和区域协作等途径,有效破解乡镇规划执法和建设管理难题。

三、实施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5、强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围绕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型建材、轻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工业集中度。做大做强县工业园区,积极推进依法扩容,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加快发展临江产业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项目承接能力。重点支持3-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待条件具备时以“一园多区”的方式就近整合纳入省级开发区。对不适宜发展工业的乡镇,鼓励到园区兴办飞地工业或联办工业,逐步完善利益共享的财税分成机制。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建设一批园中园、托管园和共建园,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到2015年,县工业园在现有基础上再拓展10平方公里,临江产业园完成首期5.6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两园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

  6、梯度推进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充分发挥城镇在吸纳农村转移人口、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经营城镇理念,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以东北片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聚集要素资源,推进大县城建设,全面提升县城规模、品位和产业集聚度。推进集镇成片开发,完善市政功能配套,适时开征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引导,推进农民集中居住。集镇规划区以外的国道、省道、重要县道和干渠两侧一律不得再批准建房,已经批准的,应逐步采取置换或还建方式,引导进入规划的居民集中区。禁止规划布点的集中区外新建、扩建,确保农村零星住房数量和面积“只减不增”。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县城人口达15万,中心镇人口超过2万,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的新型农村居民集中区。

  7、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支持农民通过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流转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对开发复垦整理新增的耕地,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可不再发包到户,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规模经营,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享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积极引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鼓励工商业主、科技人员和各类创业者,参与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激活资源要素,推进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

  8、加快农村资源资本化。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位”,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托各级行政(为民)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城乡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机制、有形市场和信息平台。允许依法有偿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按规定转让、出租和抵押,城镇规划区外的集体建设用地经批准可由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开发。试行“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保障”政策,探索建立农民宅基地异地置换、退出补偿的长效机制。

  9、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建设用地置换和增减挂钩等政策,强力实施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利用效率有提高、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加快土地置换项目实施和集中居住区设施配套,强化责任,严格标准,加强监管,促进建新与拆旧衔接推进,新房入住与老宅置换同步落实,确保每年置换新增建设用地3000亩以上。置换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30%留给乡镇用于集镇和农民集中区建设,免缴留用的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水利建设基金、耕地占用税通过补助和奖励等形式全额返回所在乡镇,并逐步提高置换指标级差收益反哺新农村建设的比例。乡镇自主投资的先行复垦项目,置换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全部留给乡镇按规定使用。鼓励乡镇将留用指标在县内有偿调剂使用。有序推进农村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开发收益的70%用于所在乡镇新农村建设。强化对工业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面积税收和产值贡献率的约束,大力清理盘活闲置工业用地,推行标准化多层厂房建设,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完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在临江产业园和重点集镇规划区逐步取消房屋拆迁宅基地安置。

  10、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把经营城镇理念全面引入农村,抓好以土地为核心的公共资源经营,将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市场化运营轨道,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融资体制。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和各类担保机构,增强农村市场投资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融资创业能力。积极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房屋产权抵押、大型机械设备抵押等贷款担保方式,组建农村产权融资担保中心,多渠道缓解农村融资担保难问题。进一步落实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五、提升发展环境,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11、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的思路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县乡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给排水网络。按照提升县乡路、打通断头路、加密村组路的要求,全面提高城乡路网质量等级和通达深度。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逐年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垃圾户集、村收、乡运和分片集中处理的模式,健全县乡村三级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营造整洁优美、健康和谐的城乡环境。

  12、健全交通物流服务体系。立足本县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农产品、小商品、建材市场,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深入实施“万村千乡”、“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支持县城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建设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络。加快农村客运公交化,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

  六、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13、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户口性质划分,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准许农民携带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落户和定居,依法享有和承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利与义务。

  14、努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多渠道扩大就业途径,引导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统一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及时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集中使用、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要求,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星火科技培训行动”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培训资金,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实施培训实名制、机构动态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县企业用工需求。

  15、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接轨。优化农村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公益性改革方向,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广播电视、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改善农村民生,让广大农民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

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

  16、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政府部门设置和行政职能,清理并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促进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基层站所管理创新,增强乡镇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乡村为民服务中心(室)建设,建立健全高效便民服务体系。逐步分离村级事务管理服务与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为民服务能力。

  17、健全财政支农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让利乡镇、激励发展”的县乡财政管理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的原则,由县财政局牵头,整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和其它涉农项目资金,加强政策扶持引导、资金投入监管和投资效益评估。建设性涉农项目资金原则上要集中投向规划的居民集中区。规划确定的居民集中区以外自然村落,一律不再安排水电路气房厕等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未完成村庄布点和建设规划的暂缓资金拨付。生产性涉农项目资金安排,原则上向承包地流转大户和龙头企业倾斜,向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集体经济组织倾斜。综合运用财税手段,通过贴息、奖励、补助等多种形式,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

  18、加强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以实施阳光村务工程为契机,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健全村级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机制,大力推行民权民定、民事民办,探索建立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以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八、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统筹城乡发展有序推进

  19、统一思想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有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实现过程,需要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城乡理论、实践的学习研究,用统筹的理念统一思想行动、指导各项工作。要通过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层层宣传发动,使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家喻户晓。要采取学习典型经验、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加强与群众的互动,提高群众工作实效,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

  20、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领导、组织和协调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一名县级领导兼任主任。县发改委承担办公室日常工作,适当增加人员编制,负责牵头制订分阶段的配套改革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督促检查机制,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县直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加强调研,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谋划和推进工作。

  21、抓好试点先行。为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县委、县政府确定佐坝乡、洲头乡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首批试点乡镇,实行县级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并赋予在体制机制上的先行先试权。试点乡镇在县级权限内比照享受省扩权强镇有关政策,优先争取省、市政策和项目支持,率先编制实施全域规划,以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和土地置换、整治及流转为重点,集中资源加快建设和发展,确保在两年内取得明显成效。各乡镇也要结合实际确定试点村,通过示范引导、典型激励,增强各级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感谢阅读,欢迎再来!
  • 皖ICP备20012952号-1
  • 地址:安徽省宿松县联合路10号(老法院)
  • 电话:(0556)7821045 邮箱:ssgslzcw@163.com